
BMW 总代理汎德今日(8/30)正式发表大改款第 2 代 X4 车系,国内导入 xDrive 20i、xDrive 30i 以及 MPA 家族的 M40i 共 3 种动力,并提供 4 车型编成,正式售价则为 253 万至 368 万元,与预售价格相同,全车系除 M40i 车型外全数标配智慧驾驶辅助套件,新车预计 9 月 1 日于全台 BMW 展示间同步展出。
大改款 X4 在国内总计提供 4 款车型,正式售价部份,xDrive 20i 运动版为 253 万元、xDrive 30i 运动版为 273 万元、xDrive 30i M Sport 为 293 万元、MPA(M Performance Automobile) 性能家族的 M40i 则为 368 万元。与经销端先前报出的接单价维持不变,相比前一代 F26 世代 X4 的 242 万至 359 万价格带略有调整。
导入 CLAR 底盘,车身尺码放大、车重减轻 50 公斤与第 3 代 X3 相同,原厂代号 G02、由 CLAR 模组化底盘开发而来的第 2 代 X4,在世代更迭的过程中车身尺码持续放大,车长 4,752 mm (+81 mm)、宽 1,918 mm (+37 mm)、高 1,621 mm (-3 mm)、轴距则为 2,864 mm (+54mm),透过整体的流线造型让风阻係数达到 0.30 Cd,车身则导入 BMW EfficientLightweight 轻量化车体结构科技,车重相较前代减轻最多达 50 公斤。
国内具备运动版 xLine、M Sport、M40i 共 3 种外观设定外观部分,新一代 X4 将水箱护罩的面积更为扩大,标配的 LED 头灯组与水箱罩相连的设计一分为二,线条也更显锐利,雾灯设计同样延续新 X3 的 6 角型设计,带出熟悉的粗犷轮廓。至于车尾,则是与前代 X4 有者全然不同的设计氛围。车顶线条在 C 柱后方变得更加倾斜的同时,导入动感的 L 型 LED 尾灯,并加入左右两片对称式的小型扰流尾翼。
国内部份,入门的 xDrive 20i 运动版、xDrive 30i 运动版搭载 xLine 外观套件;xDrive 30i M sport 搭载 M 款空力套件;M40i 则拥有 MPA 家族专属的 M 款空力套件设定。
发表会现场并没有展出入门设定的 xDrive 20i 运动版、xDrive 30i 运动版,仅有展出高阶的 xDrive 30i M Sport、M40i。但从规配资料来看,运动版车型皆搭载 xLine 专属外观套件,xLine 外观套件包含银色水箱护罩、银色下护板、银色下气坝饰条、银色车侧饰条等,足下则搭载 19 吋 Y 辐式铝圈组(245/50/R19)。xDrive 30i M Sport 车型则有 19 吋 M 款 5 辐双肋式铝圈组(245/50/R19),并搭载 M 款空力套件、M 款煞车套件。
上述 3 车型皆有标配 LED 主动转向头灯、缎面铝质窗框;LED 昼行灯与 LED 前雾灯、迎宾光毯、Comfort Access 免钥匙含感应式电动尾门则为全车系标配。
再上一阶的 M40i 在足下 为 M 款 21 吋 5 辐双肋式银灰双色铝圈组,外观同样搭载 M 款空力套件,但在水箱护罩与后视镜等处皆採 M Performance 专属铈灰(Cerium Grey)涂装,并较 xDrive 30i M Sport 车型多出 M 款跑车化电子悬吊、M 款跑车化差速器、进阶 LED 主动式转向头灯、远光灯辅助、全景天窗、黑色窗框等配备。
延续 X3 中控台架构,全车系标配卫星导航系统内装部分,新世代 X4 依旧延续的 BMW 一贯的驾驶导向设定,中控台的主要铺陈与 X3 相同,在设计面混搭异材质饰板、皮革以及高光泽塑料呈现环舱的一体感,也导入 iDrive 6.0 介面、以及多项科技配备增添车内氛围。
至于车内空间部分,后座空间由于轴距的提升,后座乘客的膝部空间较上代可以提升约 27mm,后座椅背可以透过快速倾倒装置,轻鬆完成 4/2/4 分离倾倒,让原本 525 公升的行李容积扩充至 1,430 公升,倾倒前后的容积表现,分别较上代提升 25 及 30 公升。
车内配备方面,现场未展出的 xDrive 20i 运动版、xDrive 30i 运动版则因入门设定,座椅材质仅採 Vivus 真皮/织布交错的材质,中央的 iDrive 萤幕 xDrive 20i 运动版与 xDrive 30i 运动版尺寸为 6.5 吋,并配备有 6.5 吋「小导航」,其余配备包含方向盘换档拨片、双前座跑车座椅含驾驶座记忆、4/2/4 后排椅背倾倒、3 区恆温空调、环舱气氛灯等皆为全车系标配。
xDrive 30i M Sport 车型则除将中控萤幕放大为 10.25 吋,也有手机无线充电与俗称「大导航」的 BMW 智能卫星导航系统,座椅材质换上 Vernasca 真皮,ConnectedDrive 互联驾驶功能也多出旅程谘询秘书、即时路况资讯两项功能。车内则包含 M 款驾驶座踏板组、M 款字样前车门门槛、铝质格纹饰板、黑色车内顶蓬等,皆为 M Sport 车型与 M40i 车型的专属配备。
不过全数位的 12.3 吋多重行车模式仪表板(其余车型为 8.8 吋)、Sensatec 皮质仪表台、双前座电动腰靠、智慧型萤幕钥匙、手势控制、600 瓦 Harman/Kardon 音响等,则皆为 M40i 车型车内独有的配备。
广 告丰富安全系统抢市,M40i 以外车型标配智慧驾驶辅助套件另外值得关注的安全与驾驶辅助配备部份,具备半自动驾驶功能、原厂选配代号为「5AT」的智慧驾驶辅助套件,在除了顶规的 M40i 车型之外皆列为标配;而 M40i 车型仅标配原厂选配代号「5AS」的驾驶辅助套件。
M40i 标配的「5AS」驾驶辅助套件部分,仅有主动防撞辅助与行人侦测、盲点侦测、车道偏离警示、后方车流警示、后方防追撞警示、停车后方防撞辅助;其余 3 车型标配的「5AT」智慧驾驶辅助套件部分,则包含 ACC 主动车距定速控制系统、主动车道维持辅助、壅塞交通辅助系统、车侧防撞辅助、前方车流警示、路口车流防撞辅助、闪避转向辅助等,可透过系统主动介入车辆操控,提供更完整的安全防护。X4 车系还标配动态水平显示附电子罗盘、HDC 陡坡缓降、自动停车等辅助配备。
国内提供 M40i 在内 3 种动力,标配 xDrive 四驱系统动力单元部分,X4 车系在国内仅提供汽油动力,并皆配备符合 EU6d 欧盟环保法规的汽油微粒过滤器(Gasoline Particulate Filter)。xDrive 20i 与 xDrive 30i 动力部份皆採用原厂代号 B48 的 2.0 升双涡流单涡轮增压汽油引擎,并採用 HPI 缸内直喷、Valvetronic 汽门扬程可变、Double-Vanos 双可变汽门正时等技术,但两款动力的调校与输出数据则有所不同。xDrive 20i 为 184 匹/29.6 公斤米,并搭载 8 速 Steptronic 手自排变速箱,静止加速到时速 100 公里约需 8.3 秒;xDrive 30i 动力为 252 匹/ 35.7 公斤米,採用的则是运动化 8 速 Steptronic 手自排,静止加速到时速 100 公里则为 6.3 秒。
隶属性能化 MPA 家族的 M40i,则採用 3.0 升直列 6 缸单涡轮双涡流增压引擎,具备 360 匹的最大马力、最大扭力为 51 公斤米,变速箱同为运动化 8 速 Steptronic 手自排,静止加速到时速 100 公里则来到相当亮眼的 4.8 秒。
行车模式部份,xDrive 20i 运动版与 xDrive 30i 运动版可在「Eco Pro」、「Comfort」、「Sport」等 3 种模式切换;至于 xDrive 30i M Sport、M40i 则增加「Sport+」动态行车模式,还提供 Launch Control 弹射起步功能。另外,全车系标配的 xDrive 智慧型可变四轮传动系统、弯道控制系统、可变式运动转向系统、M 款跑车化悬吊系统(M40i 为 M 款跑车化电子悬吊),则可提供相当运动化的车身动态。
上一代 X4 约莫在全球总计销售 20 万辆,针对大改款 X4 在国内市场的表现,据总代理汎德预估至 2018 年年底的贩售目标为 450 辆,至于 2019 年全年度的年贩目标为 1,200 辆、平均月贩约 100 辆,相较前一代 X4 车系约莫年贩 900 辆的水準有所提高。据了解目前 X4 车系已接单约 100 辆,其中售价 293 万的 xDrive 30i M Sport 佔比约 7 至 8 成,将成为贩售主力车型。
交车期部分,xDrive 30i 运动版、xDrive 30i M Sport、M40i 预计会在 10 月中旬交车,xDrive 20i 运动版预计则约在 10 月底到 11 月才能交车。
而大改款 X4 锁定的对手自然是 M-Benz 的 GLC Coupé,GLC Coupé车系目前并未有标配 ACC 主动车距巡航等驾驶辅助系统,但 GLC Coupé先前已预告将会追加入门的 GLC 200 Coupé,两强相争下的市场表现为何?将会是未来市场关注的一大重点。
另外,近日汎德也才公布 BMW 多款车系新一波的配备调整,包含 5 Series、X3 等车系也和大改款 X4 的配备设定相当接近,皆将「5AT」智慧驾驶辅助套件列为多数车型的标配範畴。BMW 近期的变动,是否有望替目前较居弱势的销售表现(2018 年 1 至 7 月 M-Benz 为 1.7 万辆、Lexus 为 10,748 辆、BMW 仅 9,346 辆屈居豪华品牌第 3),打上一剂强心针? U-CAR 后续将关注相关市场动向,并替读者带来第一手的最新报导。